癸卯年腊月二十九,在大家都满心欢喜迎接春节阖家欢乐的时刻,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人民法院邵伯人民法庭副庭长胡买梅依然忙碌着。
“老周,不要着急,联系上了被告的儿子,感觉还钱很有希望!”“小杨,我也一直在跟你分析利弊,抓紧把钱还上,从长远来说对你们双方都是好事儿。”胡买梅在分头努力做着工作。
赶上过年被告儿子要回来了,得抓紧这个机会解决问题,胡买梅心想,不然就会让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要不回钱,另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临老成了“老赖”。
时间回到几个月前,胡买梅分到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看似一件涉案金额才1万余元的“小案件”,没想到办理起来会如此的繁杂曲折。
丁伙镇被誉为花木之乡,经营花木的个体户众多,老周就是其中之一。老周的花木销往全国各地,2008年,常年向他购买花木的山东临沂杨某有一笔3万余元的货款迟迟没结,后经过讨要,杨某支付2万余元,还有1万余元货款没有支付,出具欠条后,老周再次讨要时发现杨某原来的地址拆迁,联系方式也全部换了。由于无法找到杨某,老周在2023年11月底将杨某诉至江都区法院。
胡买梅刚接手案件时就发现很棘手。只知道被告的名字、籍贯,剩下所有信息一概不知,找人无异于大海捞针,怎么找到杨某?胡买梅费了不少心思。先是运用丁伙镇“网格法庭”查人找物优势,与辖区公安机关数次联系,确认杨某原居住地址拆迁安置处后,请江都区法院送达组协助送达诉状副本至被告杨某,就这样,送达组在信息不全的情况下开启了一千多公里说走就走的“旅程”。
送达组到达安置小区后,立刻兵分三路开展工作。在小区内从保安到居民,见一个问一个,但他们都表示不认识杨某,一筹莫展之际,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在送达组问到一位坐在轮椅上晒太阳的老人时,旁边的阿姨突然支支吾吾起来,大爷则沉着脸默不作声,奇怪的氛围让经验丰富的干警迅速反应过来,赶忙询问这名老人是不是就是杨某。